关注我们

检测服务:0571-85027145

质量投诉:0571-85025361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下沙路300号一号楼B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监管要闻

改善质量供给 提振消费信心——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全国人大代表、院士对话

发布时间:2016-03-14来源:中国质量报阅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是把提升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这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的。”

——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

“一个真正好的企业,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卖出去,而是要创新技术,特别是对品质严格控制。”

——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代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对质量的要求则是要做到需求牵引、多元供给、创新驱动、立法保障,真正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


 

□ 人民日报记者 李心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作为质量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将在“十三五”期间为质量强国战略而持续发力。面对国内质量保障能力、供给水平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现状,消费品质量该如何提升?在品牌建设、标准引领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能有哪些作为?

3月7日,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e客厅”邀请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共同探讨消费品质量提升问题。访谈由《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主持。

质量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该如何理解?

支树平:主持人说得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e客厅”以质量为主题安排今天的访谈,呼应非常快,我们很受鼓舞,也非常感谢。

质量问题是全社会关注、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质量大会,明确提出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大家能够看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确实把质量发展摆到了一个战略高度。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我手上正好有一份2015年全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有这样几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这几年一直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83.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91.68,进入较强竞争力发展阶段。二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4年起,一直稳定在91%以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三是出口商品被境外退货批次在不断下降,2015年比上一年降了5.12%。据有关方面统计,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客观地说,没有质量这个基础,“中国制造”不可能遍布全球市场。

当然,中国产品的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质量的保障能力、供给水平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特别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我们理解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通过改善质量供给,释放消费潜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国力,这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的。

董明珠:现在的产品,尤其是家电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单纯强调质量安全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才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林忠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其中,对质量的要求则是要做到需求牵引、多元供给、创新驱动、立法保障。

主持人:今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消费者在境外刷出900亿的消费单。这种消费外溢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看呢?

支树平:近年来出现的居民出境消费热,特别是媒体关注的中国游客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集中“扫货”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质量和品牌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从目前我国供需状况来看,一些有大量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的供给。这不是需求不足,或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供给的产品却没有随之改变,质量和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消费外流。

从质量角度看,至少有3种情况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一是部分产品档次偏低,标准水平和可靠性不高,特别是有些消费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使一些消费者不愿意买国货。以去年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为例,电磁灶、背提包等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低于60%。二是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起步晚、积累不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并且在认知和接受度上与“洋名牌”尚有差距。三是国内制假售假行为打而不绝,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仅“十二五”时期,质检系统累计查处质量违法案件51.1万起、货值239亿元。

董明珠:我觉得你不应该问政府该怎么办,而是应该问企业该怎么办。今天的国产货,有一些产品质量也是非常能信得过的。消费者没有买的原因,主要是失去了信心。因为我们过去对消费者不诚信,可以讲一大部分企业,是在逐利而行当中,它就想怎么赚钱,怎样降低材料成本,为此甚至偷工减料。

另外,政府在重视质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要依法治国。我觉得这更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在经济转型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我们企业要抓住机遇,重新检讨自身,一定要以诚信面对市场。

主持人:针对国内商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情况,消费品质量该如何提升?

支树平: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6.4%。如何进一步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首先就是要提升消费品品质。质检部门作为质量管理部门,责任重大。从宏观方面来讲,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构建质量共治格局。从具体工作来讲,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质量提升,一手抓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重点消费品,如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打一场消费品质量提升攻坚战。同时,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特别是综合运用执法打假、集中整治、缺陷产品召回等手段,保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不断接轨

主持人:说到质量,就会想到标准。加快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看待标准与质量的关系?

支树平:没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首先,标准规范了产品质量特性指标,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和技术依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产品质量的优劣。依照低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产品。其次,标准也是质量监督的基础和依据。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的为合格,达不到要求的就是不合格。虽然有好的产品标准,但如果企业不严格执行,同样不会生产出合格的高质量产品。这就像企业管理制度一样,要“有规可依”,也要“有规必依、违规必罚”。

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有些商家经常宣称自己的产品符合欧盟、美国或日本标准。我们认为这是好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企业开始重视标准,知道标准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开始自觉向优秀企业对标看齐了。当然,这不能是虚假宣传。

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标准引领,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至2015年,我国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数量由6个增至78个,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数量由36个增至340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由18个增至189个,基本都是10年增长了10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重点推进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从而倒逼企业创新技术、改进工艺,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

目前,质检部门正探索将出口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复制到国内市场,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试点建设内外销食品“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大力推行先进标准和管理模式,促进国内产品质量提升。

董明珠:标准是控制产品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格力有1万多项企业标准,格力的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们主张国家有标准,国际有标准,但是从企业内心来讲,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标准,才是最高标准。

“品牌消费”新时代,要研究、培育、保护、宣传好品牌

主持人:在品牌建设方面,政府、企业、协会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支树平: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当今的国际市场,正由“商品消费”阶段,进入“品牌消费”阶段,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竞争必须争夺的制高点。

今年1月,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围绕“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进行了研讨,号召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质量强国。我在会上汇报发言,强调要加强品牌建设,必须研究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

董明珠:制造业对品牌的认识和维护,是要不断地创造出改变,给消费者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企业要用自己的责任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标准。

林忠钦:品牌建设其实比质量提升更难。质量可以测定,品牌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支树平: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和质检总局一起搞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30多个部委也正在联合制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就质检总局而言,抓品牌培育工作主要抓住3个重点:

一是夯实品牌发展的质量基础。我们将大力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引导和激励广大企业加快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

二是建立科学规范权威的品牌评价体系。ISO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现设在中国。我们将加强协作,完善我国的品牌建设国家标准体系,牵头制定品牌价值国际标准,规范品牌价值评价活动,推动品牌评价结果的国际互认,指导企业有效提升品牌价值。

三是完善品牌的培育和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进一步深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发挥好“中国质量奖”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建议名单已经向社会公示,100家组织和个人获得提名。

质量提升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希望广大企业充分发挥质量提升的主体作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我们也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加关注质量,共同努力提升质量,改善质量供给,提振消费信心,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早日建成质量强国。

主持人:谢谢3位嘉宾,质量强国建设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同时也是对国内消费者的一个重大利好。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对于质量强国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制造有了更多的信心。《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