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黍定尺
汉语拼音:lěi shǔ dìng chǐ
链接度量衡:西汉刘歆在“典领条奏”中规定,度量衡以黄钟为标准,藉以累黍定出尺度、容量、权衡的单位量值。《汉书·律历志》这样记载,“度者,......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量者,......本起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权者,......本起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二十铢。”这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度、量、衡三个单位量中,长度量值的确定是用90颗大小匀称的黍排列所得,即“累黍定尺”,累黍定尺与黄钟律管互为参校。清康熙皇帝亲用“累黍法”验证古尺与清营造尺尺度的关系,并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予以推广使用。吴承洛先生对康熙皇帝累黍定尺考订度量衡的意义曾作出相当积极的评价,“以纵累百黍之尺为‘营造尺’是为清代营造尺之始,举凡升斗之容积,砝马(码)之轻重,皆以营造尺之寸法定之,此在当时科学未兴,旧制已紊之时,舍此已别无良法,沿用数百年,民间安之若素,其考订之功,可谓宏伟。”不过用累黍方式定尺本身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宋史·律历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岁有丰俭,地有硚(qiāo)肥。即令一岁之中,一镜之内,取以校验,亦复不齐。是盖天物之生,理难均一......古之立法,存其大概尔。"